當小屏幕上收獲的注意力超越大銀幕,互聯網大廠們的集體All in戲碼再度上演。
國家電影局今年元旦發布的數據顯示,國內2024年電影市場總票房為425.02億元。《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(2025)》中則提到,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突破504.4億元。而此前的2023年,電影對比短劇的優勢差額還在150億元之上。
形勢逆轉之快,出乎了大多數人的意料。在短劇剛剛從抖音、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內部發芽之際,“優愛騰”等長視頻平臺多少有些不以為然,道理很簡單,他們一致認為,低質量、套路化的短劇與精品長劇的受眾分層明顯,構不成競對關系,內部雖有上線短劇內容,卻也僅是防御性動作。
直到免費短劇APP紅果的出現,為視頻行業敲響了警鐘。據官方透露的數據,紅果在2024年6月時單月分賬金額突破1億元,很快就在9月超過2億元,到了11月又躍升至3億多元。另外,第三方機構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,紅果APP在2024年12月的月活用戶規模飆升至1.58億,距離長視頻平臺優酷差距只有不到3000萬。
相比愛奇藝、騰訊視頻在去年就展開了戰略層面的追趕動作,優酷對于短劇的重視上心近期才得以確認。據《中國企業家雜志》消息稱,3月19日,阿里大文娛CEO、優酷總裁樊路遠在內部會議上拍板宣布成立微短劇中心。清明節假期后的短劇業務匯報會上,還有阿里集團的高層出席。
與優酷同樣“后知后覺”的大廠還有百度。搜索工具加資訊平臺的雙重定位,讓百度APP坐擁流量金山又要遍尋變現之道。近一年時間的布局試水之后,終于在去年底申請注冊了“百度短劇”商標,又攜手多個內容合作方發布了“百劇計劃”,野心可見一斑。
短劇賽道的下半場,隨著越來越多大廠的加入,驟然平添了幾分變數。
跑步趕上末班車
網絡視頻平臺在古早的UGC(用戶生成內容)年代,就野蠻生長出過短劇的雛形。2013年,優酷上由萬和天宜團隊制作的《萬萬沒想到》系列搞笑劇,可謂是名噪一時的鼻祖。

